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您好,欢迎访问市场调查网! 游览本网需知 纪监:13718281038

当前位置:首页>时代网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成效显著(四、正风肃纪)

时间:2022-10-07|来源:本站|编辑:超级管理员

访谈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洞察时代风云、把握前进方向,面对反腐败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和错综复杂的反腐形势,着眼于目标明确、计划周延、程序科学、方法得当的顶层设计,确立了现阶段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的战略重心和构建“不敢腐”的惩治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保障机制的“三不”反腐败基本战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纪律挺在前面,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1664842513_372468.png

                  安全应急信息网任振兴主持专访廉政反腐宣教专家孙祥

主持: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个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解决“四风”问题是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要遵循现代政党自身建设发展的一般规律要从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从思想上警醒起来,牢记“两个务必”,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专述: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四风”问题,必须下大气力惩治。享乐主义实质是革命意志衰退、奋斗精神消减,根源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拈轻怕重,—贪图安逸,追求感官享受。奢靡之风实质是腐朽生活方式的反映,根源是思想堕落、物欲膨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四风”败环了党风政风,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如果领导干部弄不清“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如果“四风”问题蔓延开来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就会像一把无情的刀割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主持: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四风”问题具有很强的变异性和传染性。当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作风问题表现形态不一样了,存在一些使歪招、打折扣、搞变通现象。有的大吃大喝转战到私人会所、山里特色店“内部食堂”。有的送礼和收礼穿上“隐身衣”,礼品册、电子礼品卡利用网络、快递进行,双方不见面,十分隐蔽。有的单位为了应付检查,采取“房内建房”“楼内建廊”等手法,形式减少了面积指标,实际使用空间上没有改变。习近平总书记说:“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改进学风文风会风,改进工作作风,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专述:反对官僚主义,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民主集中制,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整治消极应付、推诿扯皮、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反对享乐主义,要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克己奉公,勤政廉政,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反对奢靡之风,要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做到艰苦朴素、精打细算,勤俭办一切事情。解决“四风”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走神”,不能“散光”。要找准靶子,有的放矢,务求实效。要选准目标、集中火力,深入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存在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等不靠、立行立改直奔主题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取信于全党行胜于言要做到标本兼治。

主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要保持高压态势,坚决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势头。既然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交给了我们,就要担当起这个责任。杜甫有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把制度篱笆扎起来。放权不是放任,制度要落实,不能是‘样子货’。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专述: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无论是因为“法盲”导致违纪违法,还是故意违规违法,都要受到追究,否则就会形成“破窗效应”。要让每—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群众说,只有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这些说的都是一个道理。习近平同志强调,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反腐败“破立并行”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源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两点论。它是在科学分析现阶段我国反腐败斗争形势和腐败现象的严重情况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同惩治腐败活动实践相结合的体现。首先要承认,“破”与“立”存在着对立性。“破”是以已然的腐败行为人作为对象的,目的在于防止这些人再次危害社会;“立”则是以潜在的腐败行为人和其他党员干部及其公民作为对象的,目的上防止腐败意识转化为腐败行为。减少和遏制腐败是“破”和“立”的共同归宿。二是功能的互补性。“破”是“立”的前提和基础,“立”是“破”的深化和发展。“破”效果有赖于“立”措施的充分实现,“立”效果有赖于“破”的准确有力。“破”和“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破”为先,“立”为要。一方面,“破”才能“立”,坏的东西不破除,好的东西就立不起来;另一方面,“破”是为了“立”,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扎紧编密制度的“笼子”,才是治本之策。“立”要有一定前瞻性,根据新的形势任务,针对“四风”和腐败的新特点,尤其是配合下一步深化改革,超前立规立矩,防止改革进程和新旧体制转换中滋生出新的腐败。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的过程,必然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断取得成效的过程。

主持: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不断改进反腐败工作,努力作出经得起群众检验和评判的实际成绩,还政治生态以清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面对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种考。干部清正是建设廉洁政治的基础,政府清廉是建设廉洁政治的关键,政治清明是建设廉洁政治的核心。

专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清正、政府清廉与政治清明,三者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政治清明必须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为前提和基础;唯有建立健全政治清明的体制机制制度,才会造就越来越多的清正干部,保持政府清廉。”重构政治生态,实现廉洁政治,需要开展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党要借助问题“倒逼”之势,坚决革除已相沿成习的陈旧体制机制,始终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意志,毫不手软地剜除自身肌体上的腐败恶瘤,斗争越是深入展开,就越有可能全面挑战我们党及其领导骨干的认知力、领导力和意志力,意味着我们共产党人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包括腐败风险的考验,就能成功构建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强调标本兼治。治标,对腐败分子能够起到惩治、震慑、遏制作用,突出“惩”的功能。治本,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对腐败现象能够起到预防、阻拦作用,重在“防”的功能。在腐败存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只有以治标为先,才能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这也“倒逼”我们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

主持:党中央明确提出现阶段以治标为主,是反腐斗争严峻形势和腐败现象蔓延势头所决定的。腐败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腐败是民心所向这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关注的是严惩既存的腐败行为,有效减少腐败的存量,关心的是打了多少祸国殃民的“老虎”,拍了多少吸食民脂民膏的“苍蝇”,如何有效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

专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面深入谋划反腐败的顶层设计,一系列“治标”的有力举措相继出台并实施,一些社会关注的大案要案得到坚决惩治,有的案件立案查处速度被誉为“秒杀”,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对腐败的打击和处理,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自发举报腐败案件的数量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积极主动举报贪腐分子,是因为他们对党和政府反腐败有坚定的信心,对反腐败取得实效有殷切的期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提高,群体利益诉求多元,民生建设问题日益凸显,决定了党和政府要用更多精力和更大努力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解决好与群众息息相关的诸如医疗、养老、教育、就业、食药品安全等民生问题,是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反腐败最直接的关键所在。反腐治标既要在政治和全局意义上取得压倒性胜利,又要在高压反腐、破立并行成为新常态的形势下,实现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反腐败获得感,这是对群众期盼反腐、支持反腐、关心反腐的最好回应。

主持:惩治与预防是反腐败斗争的两个基本要素,反腐斗争是以惩治为主要特征的执纪执法活动,其内在机理是以“惩”促“防”,以“防”固“惩”。治标是“惩”,治本是“防”,只有充分发挥治标功能,分析案件犯罪成因,梳理监管漏洞,才能建立、健全和完善反腐制度,制定廉政措施;只有强化党纪国法的警示作用,才能使可能犯罪的人不敢伸手,止步不前,真正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目的。

专述:反腐败的战略重心,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确定反腐败的战略重心,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把“治标”确定为现阶段反腐败的战略重心,是辩证思维方法在反腐败问题上的具体运用。首先,它体现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辩证思维。“标”与“本”固有不同,但绝非对立,二者密切相关。“治标”有助于治本,“治本”可促进“治标”。因此,现阶段的“治标为主”不是孤立的,不是与“治本”割裂的,而是要通过“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赢得主动。其次,它体现了一种整体性的辩证思维。在反腐败的问题上,“治标”与“治本”是两种不同的方式,但它们都有利于反腐败最终目标的达成,因此反腐败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形成“标本兼治”的总体态势。“治标”作为现阶段反腐败的战略重心,是在标本兼治的框架内展开的,不是只管“治标”而不管“治本”。最后,它体现了“矛盾论”的辩证思维。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矛盾论”基本要求。“治标”这一反腐败战略重心的确定,抓住反腐败这一主要矛盾,抓住了反腐败中“治标”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持反腐倡廉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反腐败要保持政治定力,保持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在查办腐败案件方面,没有特区、没有禁区,也不能有盲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对腐败分子务求除恶务尽。“标本兼治”是反腐败斗争总体工作思路的重要内容,当腐败现象的“存量”超出社会承载,惩治腐败将处于反腐中心地位;反之,如果腐败高发态势得到基本控制,预防腐败就会成为反腐总体工作思路的战略重点。加强预防,才能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使“前腐后继”无以持续。

专述: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的反腐败战略部署,要求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忠诚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聚焦监督执纪问责,深化标本兼治,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法规制度,强化党内监督,把纪律挺在前面,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依纪依法查办腐败案件,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够做到在掌握权力的同时,继续不忘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盼,永葆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说,“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任何人触犯党纪国法都要受到处理惩治腐败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利剑高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有腐必反,增强法律威慑力。

主持: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腐败问题交织,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是党章赋予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

专述:抓住违纪违法问题线索要落实监督责任,敢于碰硬,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促进问题解决。巡视工作要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要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公开发表违背中央决定的言论、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突击提拔干部等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执法实践中,通过反腐执纪与反腐执法的有机衔接和有效实施,建立健全腐败违法犯罪案件发现、揭露、查处机制,增强惩处的及时性、确定性和严厉性。查办案件的同时,深入剖析严重违纪违法干部的典型案例,发挥警示、震慑、教育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对基层干部中存在的问题,要高度重视,既要加强教育引导,又要强化监督管理,决不能姑息损害群众利益的事,决不能让一些害群之马损害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加强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要以“不敢腐”推进“不能腐”。“不敢腐”就是通过对既存腐败的查处,减少腐败的存量,利用惩罚的威慑,降低腐败的增量,所以对于防治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腐败现象严峻的形势下,只能集中力量依法查办案件,形成反腐败高压态势,才能在一定时期内取得比较明显的遏制腐败效果,从而为构筑“不能腐”的制度之笼创造条件。

主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表明,高压治标形成“不敢腐”的社会氛围,是加强“不能腐”的制度建设的重要前提,制度反腐必须以高压反腐为依托。同时高压反腐又必须结合制度反腐开展,做好“破与立”两篇文章,以“不敢腐”推进“不能腐”。“不敢腐”必须推进“不能腐”,是高压治标功能的局限性决定的。“治标”的威慑效能受制于威慑对象的感受性“治标”的内容主要是惩罚,惩罚的威慑效能不仅与惩罚本身相关,而且与威慑对象的感受性密不可分。

专述:“不敢腐”推进“不能腐”要注重制度治本的必要性。制度治本与腐败的原因具有对应性,能够从源头上减少腐败的产生。有效制度治本可以减少反腐治标的工作量,并能够通过制度意识的强化、制度体系的健全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反腐败的积极性,从而对反腐治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腐败的治理,既要反腐治标也要制度治本,也即“标本兼治”,这是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的原则,“标本兼治”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时候都将“治标”和“治本”等而视之,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针对不同的反腐败斗争形势,确立不同的反腐败战略重心。随着“治标”任务的基本完成,反腐败态势发生变化,“治本”的重要性将越来越突出,要将“治本”作为反腐败战略的重心,实现由“治标”向“治本”的战略调整。

主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深刻阐述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明了反腐败战略的发展走向。我国现阶段反腐败的战略重心是以不敢腐为特征的高压治标与破立并行,当“不敢腐”成效显著,即腐败的存量大大减少,腐败的增量大幅降低,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之后,反腐败战略重心就会从“不敢腐”走向“不能腐”,而走向“不能腐”的基本任务,就是筑牢制度反腐败的权力之笼。

专述:“不敢腐”走向“不能腐”就是从以惩治为战略重心走向以预防为战略重心。预防腐败从制度意义上说,是“筑牢权力之笼”的职能活动,也是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环节。必须牢牢把握“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内在联系,坚持源头治理,正确处理惩治腐败与预防腐败的关系,通过制度反腐,建立常态化、科学化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围绕为民务实清廉、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作为重要内容。对已有相关制度进行梳理,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要予以重申,继续坚持、抓好落实,严肃纪律,形成刚性约束;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该修改完善的就修改完善,该废止的就废止,该制定新的就制定新的。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建立新的制度。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要搞好配套衔接,做到彼此呼应,增强整体功能。要增强制度执行力,制度执行到人到事,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制定制度要广泛听取党员、干部意见,从而增加对制度的认同。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建章立制非常重要,要把笼子扎紧一点,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空隙太大,猫可以来去自如。”“要加强对干部经常性的管理监督,形成对干部的严格约束。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组织上培养干部不容易,要管理好、监督好,让他们始终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对干部经常开展同志式的谈心谈话,既指出缺点不足,又给予鞭策鼓励,这是个好传统,要注意保持和发扬。只有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到依法行政,才能更好把政府职能转变过来。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要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问责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有怜悯之心,要‘较真’、‘叫板’,发挥震慑效应。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发生了党的领导作用不发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走样、管党治党不严不实、选人用人失察、发生严重‘四风’和腐败现象、巡视整改不力等问题,就要抓住典型严肃追责。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上查一级追究领导责任、党组织责任。要完善和规范责任追究工作,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典型问题通报制度,把问责同其他监督方式结合起来,以问责常态化促进履职到位,促进党的纪律执行到位。 他明确指出,中央纪委要抓紧完善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办法,对每一个具体问题都要分清党委负什么责任、有关部门负什么责任、纪委负什么责任,健全责任分解、检查监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有错必究,有责必问。对那些领导不力、不抓不管而导致不正之风长期滋长蔓延,或者屡屡出现大腐败问题而不制止、不查处、不报告的,无论是党委还是纪委,不管是谁,只要有责任,都要追究责任。”

主持:党中央制定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规定对党组织问责采取检查、通报、改组等方式;对党的领导干部问责采取通报、诫勉、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多种方式。要着力解決国家公职人员权责不清、责问主体缺位、惩治措施不到位、问责范围狭小等问题,使问责机制覆盖公共权力运行的各个方面。

专述:“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和“不想腐”的保障机制,既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机整体,又是反腐败斗争发展的战略走向。从“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的战略判断看,“不敢”、“不能”、“不想”三项机制在反腐败斗争中必须同时发力,以不同的功能实现防止腐败发生的价值。“不敢腐”是“不能腐”、“不想腐”的前提和基础。“不能腐”是“不敢腐”的巩固和发展。“不想腐”是“不敢腐”和“不能腐”的结果和保障。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当反腐败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反腐败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腐败存量得以清除、腐败势头有效遏制的时候,反腐败战略重心最终将定位于“不想腐”的廉政文化建设。之所以如此,并非因为“不想腐”较之于“不敢腐”和“不能腐”效果更佳,而是因为其层次更高。应该看到,“不能腐”以制度约束行为,不及于人的内心;“不敢腐”的威慑虽然及于人的内心,但属于强制;“不想腐”则以文化浸润人的心灵,让人自愿、主动而非勉强、被动地远离腐败。如果说“高压反腐”所追求的“不敢腐”是“压服”,“建制反腐”所追求的“不能腐”是“制服”,那么“文化反腐”所追求的“不想腐”则是“折服”,理应将其作为反腐中最高层次的目标。因此,在反腐制度建设比较完备,执行能力较强、执行效果较好的情况下,反腐败的战略重心应由“制度反腐”转向“文化反腐”。“文化反腐”通过坚持不懈的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党员干部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严以修身,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用权,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律己,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官清正为政清廉。

Copyright © 2021 市场调查网 热线:010-57123792 E-mail:rdbz@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1021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719号